水訟
基本解釋
指爭水灌田所引起的訴訟?!端问贰ぺw瞻傳》:“﹝ 趙瞻 ﹞知 永昌縣 ,筑六堰灌田,歲省科斂數十萬,水訟咸息?!?/p>
成語(Idiom):水訟
發音(Pronunciation):shuǐ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水利工程來解決爭端或糾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水訟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水”指水利工程,“訟”指爭端或糾紛。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修建或改造水利工程來解決糾紛或爭端。在古代,水利工程對于農業生產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而爭奪水源和水利設施的權益也常常引發糾紛。因此,水訟成為了解決這些爭端的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水訟常常用于形容通過合理利用水資源、改善水利設施來解決糾紛或爭端的情境。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農業灌溉、水源分配、水利工程建設等方面的問題解決方式。它也可以用于比喻通過合理協商和妥善處理糾紛來達成共識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水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地理志》中,記載了漢代時期修建水利工程解決爭端的情況。據說,在漢代時期,有兩個村莊爭奪一條河流的水源,導致雙方發生了激烈的爭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地的官員決定修建一座水利工程,將河水引入兩個村莊,解決雙方的爭端。從此以后,人們開始使用“水訟”這個成語來形容通過水利工程解決糾紛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水訟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水”是名詞,指水利工程;“訟”是動詞,指糾紛或爭端。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解決兩個村莊之間的水源糾紛,政府決定進行一次水訟,修建一座水利工程。
2. 這次水訟的結果非常滿意,雙方通過修建管道,解決了多年的爭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水訟”與水利工程和糾紛解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村莊爭奪水源,導致糾紛,而政府通過修建水利工程來解決問題,達成共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水利工程相關的成語,如“水到渠成”、“水落石出”等,以擴展對這一領域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里的小河發生了爭執,老師告訴我們要通過水訟來解決問題。
2. 初中生:為了解決水源問題,政府進行了一次水訟,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3.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古代通過水訟來解決爭端的案例。
4. 大學生:在農村發展研究中,我們探討了水訟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