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
成語(Idiom):捉搦 (zhuō guō)
發音(Pronunciation):zhuō g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捉拿、逮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捉搦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捉”意為抓住、逮捕,而“搦”則表示拘束、限制。整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抓住、逮捕或限制某人的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捉搦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抓捕犯人、逮捕罪犯的情景。同時,它也可以用于比喻限制某人的行動自由,或者阻礙某人實現目標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捉搦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魯班(Lǔbān)的木匠。相傳,魯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木匠大師,他技藝高超,制作的家具精美絕倫。有一天,國君聽說了魯班的名聲,決定將他捉搦起來,讓他為自己制作家具。然而,魯班聰明機智,他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危機,并最終得到了國君的賞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捉搦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捉”和動賓短語“搦”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警察終于捉搦了那個逃犯。
2. 這個法律條款限制了人民的自由,捉搦了他們的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嘗試將“捉搦”這個成語與逮捕罪犯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警察抓捕罪犯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逮捕、抓捕相關的成語,如“逮捕要點”、“圍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捉搦了一只小螞蟻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2. 小學生:警察叔叔們勇敢地捉搦了那個壞人。
3. 初中生:這個國家的法律捉搦了犯罪分子的行動自由。
4. 高中生:學業的壓力常常捉搦著我,讓我感到無法自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