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田
基本解釋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 富中 大塘者, 勾踐 治以為義田;為肥饒,謂之 富中 。”此當為義田之始。后即泛稱為贍養族人或貧困者而置的田產。 宋 錢公輔 《義田記》:“ 范文正公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羣族之人。” 清 惲敬 《沙隴胡氏學田記》:“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義田,義田之給於士者曰學田。”建國前, 陜甘寧邊區 政府也提倡設置義田,以救濟貧苦勞動人民。 林伯渠 《陜甘寧邊區政府一年工作總結》:“獎勵和推行義田義倉運動,建立社會救濟事業的基礎。”
成語(Idiom):義田
發音(Pronunciation):yì t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義田是指自愿將自己的田地捐獻給公益事業或者為了幫助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田是由“義”和“田”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義”表示為了公義和道義,自愿做出某種行動;“田”表示田地,代表財產和利益。義田的含義是指出于道義和公益的目的,自愿放棄個人利益,將自己的財產或資源捐獻給公益事業或幫助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義田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出于善良和慈善心而放棄個人利益,為社會公益事業做出貢獻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捐贈慈善機構、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無私奉獻等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義田的故事起源于《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衛國的將軍驃騎將軍意識到自己的田地不夠肥沃,而周圍的農民土地卻很肥沃,于是他決定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田地分給農民,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義田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形式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將自己的房屋作為義田,捐獻給了當地的慈善機構。
2. 這位富豪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宣布將自己的財產全部作為義田,用于支援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義田的故事起源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將軍將自己的田地分給農民,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展現出義無反顧的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慈善、公益事業相關的成語,如“慈善捐助”、“仁心仁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長大后成為一個有義田精神的人,幫助貧困的孩子們。
2. 初中生:我們班組織了一次義田活動,大家都積極參與,為貧困地區的學校捐贈了圖書和文具。
3. 高中生:在高考前夕,他義田地放棄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幫助其他同學復習。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