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澇
成語(Idiom):抗澇
發音(Pronunciation):kàng l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抵御洪水災害,防止水災發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抗澇是指抵御洪水災害,防止水災發生的能力。這個成語中的“抗”意為抵抗、抵御,“澇”指洪水、水災。抗澇的含義是指人們在面對洪水災害時,采取各種措施來預防和抵御洪水的侵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抗澇這個成語主要用于描述人們在防范洪水災害方面的能力和措施。它可以用于描述一個地區或個人的水利設施是否完善,以及是否能夠有效地應對洪水的襲擊。同時,也可以用于比喻一個人或團體在面對困難時的堅韌和抵抗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抗澇這個成語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但與中國古代對抗洪水的歷史有關。中國是一個災害頻繁的國家,洪水災害是其中之一。古代中國的農民們為了防止洪水災害,創造了許多抗洪的方法和工具,如修建堤壩、挖掘水渠等。這些措施和努力使得中國人民能夠更好地抵御洪水的侵襲,保護自己的生命和財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抗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抗”為動詞,意為抵抗、抵御,“澇”為名詞,指洪水、水災。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農村地區的抗澇能力很強,即使遭受洪水襲擊也能夠保護農作物和居民的安全。
2. 由于抗澇設施不完善,這個城市在遭受暴雨襲擊時經常發生水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抗澇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洪水泛濫的地方,用力抵擋洪水的侵襲,堅守防線,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抗澇的含義和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抗澇的主題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對抗洪水的歷史和方法,以及現代社會的抗洪措施和技術。你還可以學習一些與抗澇相關的詞匯和成語,如防汛、水利工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應該學習抗澇的方法,保護自己的家園免受洪水災害的侵襲。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城市在抗澇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以確保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地區的抗澇能力比較弱,每年暴雨季節都會發生嚴重的水災。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面對洪水災害時,我們應該加強抗澇能力,提高應對災害的能力和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