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à yì lǐn rán ㄉㄚˋ ㄧˋ ㄌㄧㄣˇ ㄖㄢˊ大義凜然(大義凜然)
◎ 大義凜然 dàyì-lǐnrán
[inspiring awe by upholding justice;uphold the cause f righteousness] 大義:正義。凜然:令人敬畏的樣子。堅持正義、英勇不屈的氣概令人敬畏
大義凜然,奮裾首倡。——宋· 曹輔《唐顏文忠公新廟記》
詞語解釋
dà yì lǐn rán ㄉㄚˋ ㄧˋ ㄌㄧㄣˇ ㄖㄢˊ大義凜然(大義凜然)
形容為維護正義而顯出嚴峻不可侵犯的樣子。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孫氏西齋錄》:“ 孫樵 所作《西齋録》,乃是私史,至于起 王氏 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 高后 擅政之年,下繫 中宗 ,大義凜然。”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于是他大義凜然的斬釘截鐵的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難道他們在吃的薇,不是我們圣上的嗎!’”柳子戲《孫安動本》第六場:“老爺正氣沖霄漢,盡忠報國大義凜然。”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大義凜然
成語(Idiom):大義凜然
發音(Pronunciation):dà yì lǐn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的行為或言論充滿正義感和威嚴,表現出對道義、公理的堅守和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義凜然是由“大義”和“凜然”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大義”指的是偉大的道義和正義,“凜然”表示莊嚴、威嚴的樣子。大義凜然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誘惑或不公正時,能堅守正義、勇敢行事,并且表現出莊重和威嚴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關鍵時刻能夠堅守正義、不畏困難,以及在道義上表現出高尚的品質。可以用來形容正直的領導者、勇敢的戰士、公正的法官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陳涉世家》記載了大義凜然的故事。故事中,陳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他在起義之初,就積極為百姓爭取福利,堅決反對貴族的剝削和壓迫。陳涉的行為充滿正義感和威嚴,因此被形容為“大義凜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貪污腐敗的誘惑時,他始終保持大義凜然的態度。
2. 面對不公正的待遇,他毫不退縮,大義凜然地維護了自己的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義凜然”拆分成兩個詞來記憶。大義指的是偉大的道義和正義,凜然表示莊嚴、威嚴的樣子。可以通過聯想這兩個詞的含義,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大義凜然相關的成語,如“義無反顧”、“公正廉潔”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正義、道德、公理相關的經典文獻和哲學思想,如《論語》、《道德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考試中,我看到一名同學作弊,我感到大義凜然,選擇向老師舉報。
2. 初中生:面對校園欺凌,我們應該大義凜然地站出來,保護受到傷害的同學。
3. 高中生:在社會上,我們要大義凜然地對待每一個人,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情。
4. 大學生: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應該大義凜然地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不為個人私利而妥協。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我們要堅持大義凜然的原則,不為了個人利益而背離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