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隅
基本解釋
(1).四角。《禮記·檀弓上》:“蟻結于四隅。” 鄭玄 注:“畫褚之四角。”《爾雅·釋宮》“西南隅謂之奧,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窔” 宋 邢昺 疏:“此別宮中四隅之異名也。”
(2).四方;四周。《淮南子·原道訓》:“經營四隅,還返於樞。” 高誘 注:“隅,猶方也。”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強 秦 兼并,吞滅四隅。” 唐 白居易 《官舍內新鑿小池》詩:“中底鋪白沙,四隅甃青石。”
成語(Idiom):四隅
發音(Pronunciation):sì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四個邊角,也指四面八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隅指的是一個物體的四個邊角,也可用來形容四面八方,表示非常廣泛或包羅萬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廣泛性或包容性,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眼界開闊或見識廣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學而》中有一句話:“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其中的“周”是指四面八方,而“比”是指比較。后來人們將“周而不比”中的“周”解釋為四面八方,而將“不比”解釋為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形成了成語“四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隅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面很廣,涉獵很多領域,真可謂見多識廣,四隅通達。
2. 這個展覽會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藝術家和作品,真正做到了四隅齊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隅”與“四面八方”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廣泛性。可以通過形象化的記憶技巧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正方形,四個角落代表著四個方向,即四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方向、廣泛性相關的成語,例如“四通八達”、“八方來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家的小狗四隅都很疼愛,它跑來跑去,到處都能看到它。
2.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同學來自四面八方,大家一起學習和玩耍。
3. 初中生:我們這次研學活動去了很多地方,真是四隅領略了這個城市的風土人情。
4.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通過大學的學習,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的思維變得四隅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