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
基本解釋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注:“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注:“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并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游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注:“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后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成語(Idiom):三朝(sān cháo)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c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皇帝在位的三個朝代,也可比喻一個人擔任某一職位的時間長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朝成語源自中國歷史上的傳統制度,指皇帝在位的三個朝代。在古代中國,一個朝代一般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一個人能夠在同一職位上連續任職三個朝代,代表著他的權力和地位非常穩固。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一職位上任職時間長久,意味著他的地位穩固,權力鞏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政治、領導層等方面,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一職位上長時間任職,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地位穩固,權力鞏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朝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古代中國的皇帝一般繼位后會建立一個朝代,朝代的更替是由皇帝的繼任者來決定的。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些皇帝能夠在位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這就形成了連續三個朝代的情況。因此,三朝這個成語也就成為了形容一個人在同一職位上任職時間長久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數量,指連續三個朝代;“朝”表示朝代,指皇帝在位的統治時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個職位上已經連任三朝了,地位相當穩固。
2. 這位總統已經連任三朝,顯示了他的權力非常穩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三朝這個成語:
1. 與歷史聯系:了解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和朝代更替的歷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朝的含義和起源。
2. 與連續聯系:將三朝與連續三個朝代的概念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中國古代朝代的知識,了解不同朝代的興衰和歷史事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狗狗已經在我們家住了三朝了,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2. 初中生:這位老師已經在我們學校任教三朝了,他非常有經驗。
3. 高中生:他已經在這個社團擔任主席三朝了,他的領導能力非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