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
基本解釋
◎ 心口 xīnkǒu
(1) [heart]∶心與口。心頭,心
(2) [the pit of the stomach]∶胸口
英文翻譯
1.precordium; the pit of the stomach
詳細解釋
(1).心與口。 晉 葛洪 《抱樸子·酒誡》:“縱心口之近欲,輕召災之根源。”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導發愿文》:“恣此心口,眾罪所集。”
(2).心頭,心。 唐 張鷟 《游仙窟》:“今朝忽見渠姿首,不覺慇懃著心口。” 宋 周邦彥 《大有》詞:“幸自也,總由他,何須負這心口。”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心口把 朱 陳 相締,猶未得賦于歸。” 峻青 《海嘯》序幕三:“他說不下去了,心口上像塞上了一塊石頭。”
(3).胸口,胸膛。《儒林外史》第五回:“過了燈節后,﹝ 嚴監生 ﹞就叫心口疼痛……后來就漸漸飲食不進。”《紅樓夢》第九八回:“那人説畢,袖中取出一石,向 寳玉 心口擲來。”
成語(Idiom):心口
發音(Pronunciation):xīn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里的想法和說出來的話不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心口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內心和外表之間的矛盾。當一個人心里想法和他說出來的話不一致時,就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他。這個成語強調了心與口之間的差異,暗示了一個人的真實意圖可能與他所表達的不一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心口成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中使用。例如,當一個人表面上表示同意,但內心不同意時,可以使用心口成語來形容這種情況。它還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言行不一致,或者在重要場合說出不真實的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心口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認為心是人的靈魂所在,口是人的言辭表達。因此,當一個人的心和口不一致時,就被認為是虛偽和不誠實的表現。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和故事中,用來形容人物的復雜內心和表達的差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心口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心”和“口”。心代表心思、意圖,口代表言辭、表達。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描述一個人內外不一致的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嘴上說著支持我,但是我能感覺到他的心口不一。
2. 她經常說一套做一套,真是心口不一的人。
3. 他雖然表面上很友善,但是心口不一,不能完全相信他的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心口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心口成語與自己的經歷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說出與內心不一致的話時的情景。
2. 將心口成語與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進行對比,并注意它們之間的差異。
3. 將心口成語寫在卡片上,放在常見的場景中,以便經常看到和復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心口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等。這些成語都與心口成語有類似的含義,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嘴里說著不怕,但是眼睛里卻透露出害怕的神情,他的心口不一。
2. 小學生:老師問小紅是否完成作業,她心虛地回答說完成了,但是老師一看就知道她的心口不一。
3. 初中生:小李表面上笑著說沒關系,但是心里卻很生氣,他的心口不一。
4. 高中生:小王明明知道答案卻裝作不知道,他的心口不一,讓同學們都很不理解。
5. 大學生:小張在面試時表現得很自信,但是HR感覺到他的心口不一,所以沒有錄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