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器
成語(Idiom):觸器
發音(Pronunciation):chù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觸動人心、引起共鳴的言行舉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觸器一詞源于《論語·陽貨》篇,原意為“觸動人心的器物”。后來演變成成語,用來形容言行舉止能夠引起他人共鳴、觸動他人心靈深處的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觸器通常用來形容那些能夠感動他人、引起共鳴的言行舉止。常見于夸獎他人的演講、文章或表演中,也可用于形容一些具有藝術感染力和感人力量的作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觸器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陽貨》篇。孔子對于陽貨的言行給予了高度的贊賞,他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意思是說陽貨的言行舉止雖然樸實無華,但卻能夠觸動他人的內心,引起共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觸器是一個名詞短語,由“觸”和“器”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一個觸器,讓我深受感動。
2. 這部電影是一部真正的觸器,每個人都會被它所感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觸器想象成一把有魔力的樂器,當它被觸摸時,會發出美妙的音樂,讓人們心生共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名人演講、文學作品或觀看優秀的電影來進一步了解和體驗觸器的力量,學習如何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觸動他人的心靈。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書真是一個觸器,讓我感受到了勇敢和友愛的力量。
2. 初中生:老師的一番話成為了我的觸器,激勵我不斷進取。
3. 高中生:這部電影以其真實的情感成為觸器,觸動了觀眾的內心。
4. 大學生:這篇文章用其深刻的洞察力成為了觸器,引起了廣泛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