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跡
成語(Idiom):狀跡 (zhuàng jì)
發音(Pronunciation):zhùang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蹤跡明顯,容易被發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狀跡是由“狀”和“跡”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狀”指的是外貌、形態,“跡”指的是痕跡、蹤跡。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物的外貌或蹤跡非常明顯,很容易被人發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特征非常明顯,很容易被人察覺到。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表現非常突出,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狀跡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子貢在齊國做官時,他的外貌和舉止都非常出眾。他的師弟子路問他為什么在齊國能夠如此出類拔萃。子貢回答說:“我在齊國時,不論是在宴會上還是在街上,我都盡量讓自己的形象和行為看起來非常出色,非常顯眼,所以人們都能夠注意到我。”子路聽后心領神會,于是有了“狀跡”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衣著打扮非常時尚,狀跡十分明顯。
2. 這個團隊的成績非常突出,狀跡已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狀跡”這個成語與明顯、突出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非常鮮艷的衣服,在人群中格外顯眼,這樣就能夠形象地理解“狀跡”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外貌、形態相關的成語,如“形影不離”、“面目全非”等,來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操場上跑得太快了,狀跡太明顯了,老師都看到了。
2. 初中生:他的演講能力非常突出,每次都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狀跡非常明顯。
3. 高中生:他的外貌和舉止都非常出色,狀跡已經引起了很多大學招生官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