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使
成語(Idiom):卒使(zú shǐ)
發音(Pronunciation):zú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臨危受命,奉命出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卒使是由“卒”和“使”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卒”指的是士兵,代表臨危受命;“使”指的是派遣,代表奉命出使。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在緊急情況下,被派遣出使的士兵或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卒使一詞常用于描述在緊急情況下,被派遣出使的情景。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危急時刻毅然接受使命,勇敢地去完成任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卒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魏國平津侯主父列為了解救被圍困的魏國軍隊,派遣了一個士兵去向趙國求援。這個士兵臨危受命,奉命出使,最終成功地將求援的信息傳達給了趙國。由于這個士兵的勇敢和忠誠,后來人們就用“卒使”這個成語來形容在緊急情況下被派遣出使的士兵或官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太復雜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戰爭中,每個士兵都有可能成為卒使,完成重要的任務。
2. 面對危險,他毅然接受了卒使的任務,沒有絲毫猶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卒使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勇敢的士兵,臨危受命,奉命出使,去完成重要的任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勇敢、忠誠等主題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以加深對卒使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愿意成為一個卒使,保護家人和朋友。
2. 初中生: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像卒使一樣,勇敢地面對并解決問題。
3. 高中生:作為年輕人,我們要有卒使的精神,勇敢地接受挑戰,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