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隅
基本解釋
(1).四方和四隅。借指邊疆。《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疆埸騷動,方隅內侵,沒軍喪眾,干戈不息者,邊將之憂也。” 唐 白居易 《杭州刺史謝上表》:“旋屬方隅不寧,朝廷多事。”《前漢書平話》卷上:“念爾福緣名分薄,何能端坐鎮方隅。”
(2).全面積中的一部分。多指邊側之地或角落之地。《周書·任果傳》:“ 任果 字 靜鸞 , 南安 人也。世為方隅豪族,仕於 江 左。”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國止方隅,而言併吞六合;福不盈眥,而稱感致百靈。” 明 徐渭 《<會稽縣志>諸論》:“僧 一行 之言曰:‘星之與土,以精氣相屬,而不係於方隅。’”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自知’而不先‘知他’,只是聚在方隅,老死不相往來的辦法;只是‘不可以語冰’的‘夏蟲’,井底蛙,磨坊里的驢子之流而已。”
(3).借指拘于一偏。 清 顧炎武 《復陳藹公書》:“當世之通人偉士,自結髮以來奉為師友者,蓋不乏人,而未敢存門戶方隅之見也。”
(4).指邊和角。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否則方隅不準,鉤鬭難工。”
(5).方位。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若創建第宅,趣於落成,歲月方隅,或犯所禁,且不忖分量,唯務壯麗,禍不旋踵,自速其釁者多矣。”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天井水 亦曰 龍陂 , 酈道元 曰:‘廣圓二百餘步,在 靈豀 東江 隄內。水至淵深,有龍見于其中,故曰 龍陂 。’以方隅求之,毫釐不失。”
成語(Idiom):方隅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四個角落或四個方向的邊角。也比喻重要的地方或要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隅一詞原本是用來形容建筑物的四個角落或四個方向的邊角。它也可以比喻一個地方的重要部分或要點。在人們的思維中,方隅往往代表著一個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失去了方隅,整體就會變得不完整或失去平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隅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重要部分或要點,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地方的核心或中心。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項目、計劃或問題中最關鍵的部分。此外,方隅還可以用于比喻一個人的重要角色或地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方隅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從成語的字面意思來推測其起源。方隅的字面含義是建筑物的四個角落或四個方向的邊角。在古代建筑中,方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建筑物的方隅沒有建造好或者被破壞了,整個建筑物就會失去平衡,甚至可能倒塌。所以,方隅在古代被視為建筑物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引申為重要的部分或要點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的方隅是市場調研,如果調研做得不好,整個計劃就會失敗。
2. 這部電影的方隅是劇情的設計,如果劇情不吸引人,觀眾就不會喜歡這部電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方隅與建筑物的四個角落或四個方向的邊角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建筑物,如果它的方隅沒有建造好或者被破壞了,整個建筑物就會失去平衡。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方隅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起源和相關的故事,以加深對方隅這個成語的理解。此外,還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書籍或使用成語詞典來擴大對方隅的應用場景和用法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一幅畫中,方隅是畫家畫的房子的四個角落。
2. 初中生:在一個家庭中,爸爸和媽媽是家庭的方隅,沒有他們,家就不完整。
3. 高中生:在一個團隊中,領導是團隊的方隅,他的決策和指導對整個團隊的發展至關重要。
4. 大學生:在一個城市中,市中心是城市的方隅,它集聚了商業、文化和交通等重要資源。
希望這個關于“方隅”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