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批
基本解釋
經長官用朱筆批過的勾牌上的文字。《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話説 卜老爹 睡在床上,親自看見地府勾牌,知道要去世了,即把兩個兒子、媳婦叫到跟前,都吩咐了幾句遺言,又把方才看見勾批的話説了。”
成語(Idiom):勾批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p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書寫或評價他人文章時,刻意添加批評性或負面評價的文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勾批一詞源自古代文人評點文章的習慣。在古代,文人們常常在讀書或評點他人文章時,在紙上用墨勾畫出批評或負面評價的字句,以表達自己對文章的不滿或批評之意。后來,這種行為演變成了成語“勾批”,用于形容人刻意添加批評性或負面評價的文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評價他人的文章、作品或言論,形容人故意加入負面評價或批評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勾批”的具體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從成語的起源可以看出,它與古代文人的評點文章的習慣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勾”和名詞“批”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在別人的作品上勾批,很少有表揚的字眼。
2. 這篇文章被他勾批得遍體鱗傷,幾乎找不到一處好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看到別人的文章時,用墨勾畫出批評的文字,來聯想“勾批”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文人的評點文章的習慣,以及古代文學批評的發展歷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勾批了我的作文,指出了我寫得不好的地方。
初中生:他喜歡在同學的筆記本上勾批,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批評。
高中生:老師在我論文上勾批了很多地方,告訴我應該如何改進。
大學生:在學術界,同行之間經常會在論文中勾批,提出批評和建議。
成年人:在工作中,經理常常會勾批員工的報告,指出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