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當
基本解釋
◎ 不敢當 bùgǎndāng
[I really don’t deserve this;you flatter me] (當dāng)對他人給予自己的信任、贊許、接待等承當不起。多用作謙詞
富黃瓜從來沒見過三官對人這樣和氣,他覺得有些不敢當似的,于是也親熱的陪笑著。——吳組緗《山洪》
英文翻譯
1.[謙] I really don't deserve this.; I am not worthy of such compliments.; not equal to the honour; You flatter me.
詳細解釋
《莊子·讓王》:“大王反國,非臣之功,故不敢當其賞。”后因以“不敢當”表示對他人給予自己的信任、贊許、接待等承當不起。多用作謙詞。《呂氏春秋·審應》:“ 公子食我 至於 魏 ,見 魏王 曰:‘大國命弊邑封 鄭 之后,弊邑不敢當也。’”《史記·孝文本紀》:“寡人不佞,不足以稱宗廟。愿請 楚王 計宜者,寡人不敢當。” 宋 司馬光 《答武功石令書》:“足下語及不肖,動輒以 仲尼 況之,此雖甚愚不辨菽麥之人,亦不敢當。” 清 惲敬 《答陳云渠書》:“得手書,推許過甚,不敢當,不敢當。” 吳組緗 《山洪》十三:“ 富黃瓜 從來沒見過 三官 對人這樣和氣,他覺得有些不敢當似的,于是也親熱的陪笑著。”
成語(Idiom):不敢當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ù gǎn d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謙虛、謙遜,不敢接受他人的贊揚或恩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敢當是一種謙虛的表達方式,用于回答他人的贊揚或恩惠。它表達了自己雖然受到了好評或幫助,但不敢承認或接受,以顯示謙遜的態(tài)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敢當通常用于正式場合或與長輩、上級、客人等有關的情境中。例如,當別人稱贊你的工作時,你可以使用不敢當來表示謙虛;當別人提供幫助時,你可以使用不敢當來表示自己不敢接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敢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杜小宜的人,他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對他人的贊揚總是回答不敢當。這個故事流傳下來,逐漸演變成了成語不敢當。
成語結(jié)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敢當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不”、“敢”和“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夸獎我寫得好,我不敢當。
2. 朋友請我吃飯,我不敢當他的好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敢當與謙虛的態(tài)度聯(lián)系起來,謙虛的人總是不敢接受別人的贊揚或幫助。你可以想象一個人被表揚時低下頭,說著“不敢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謙虛、禮貌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客氣周到”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表揚我畫得好,我不敢當。
2. 初中生:同學們夸獎我演得好,我不敢當。
3. 高中生:老師贊揚我英語口語流利,我不敢當。
4. 大學生:老板表揚我工作出色,我不敢當。
5. 成年人:朋友請我吃飯,我不敢當他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