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拾帶重還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dài zhòng h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拾起掉落的物品并歸還給失主,比喻主動承擔責任,積極主動地補救錯誤或疏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拾帶重還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義如下:
- 拾(shí):拾取、撿起。
- 帶(dài):指物品、東西。
- 重(zhòng):重要、重大。
- 還(huán):歸還、交還。
拾帶重還的意思是指拾起掉落的重要物品并歸還給失主。在引申義中,這個成語表示在犯錯誤或疏忽時,能夠主動承擔責任,并積極主動地補救錯誤或疏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拾帶重還這個成語常用于表達一個人在犯錯誤或疏忽之后,能夠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主動補救錯誤的行為??梢杂糜谫澝酪粋€人有責任心、勇于承擔錯誤的后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拾帶重還的成語故事起源于《左傳》。據傳,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在一次郊外巡視時,發現一只重要的玉佩掉在了地上。管仲沒有猶豫,立即下馬拾起玉佩,并將其歸還給失主。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拾帶重還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拾帶重還的成語結構為:動詞+名詞+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犯了一個錯誤,但是他能夠拾帶重還,積極努力彌補過失。
2. 領導看到他拾帶重還的態度,對他很滿意,給予了表揚和獎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拾帶重還這個成語:
1. 將每個字的意思記住,拾帶重還的意思是拾起掉落的重要物品并歸還給失主。
2. 想象自己在路上看到一個掉落的錢包,然后拾起它并找到失主歸還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含有“拾”、“帶”、“重”、“還”的成語,例如“拾金不昧”、“帶著鐵鍬去捉影子”、“重見天日”、“還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操場上撿到了一個掉落的玩具,他拾帶重還,把玩具還給了失主。
2. 小學生:我在學校圖書館發現有同學忘記帶走的書,我拾帶重還,把書還給了他。
3. 初中生:我不小心打翻了同學的水杯,我拾帶重還,趕緊幫他清理水漬并賠償了一個新水杯。
4. 高中生:我在實驗室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我拾帶重還,主動承擔責任,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并向老師道歉。
希望以上對拾帶重還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