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
基本解釋
[釋義]
(動)古書上說雛鳥長大后,銜食喂養母鳥。比喻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構成]
偏正式:反〔哺
英文翻譯
1.regurgitation-feeding
詳細解釋
◎ 反哺 fǎnbǔ
[when a little bird grows up,it feed food to its mother] 鳥雛長大,銜食哺其母。后用以比喻報答父母
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初學記·鳥賦》
烏雛長成,銜食喂養其母。后比喻報答親恩。 晉 成公綏 《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宋 梅堯臣 《思歸賦》:“嗷嗷晨烏,其子反哺。” 明 范受益 《尋親記·完聚》:“空把柴門倚徧,黃昏數盡歸鴉;敢因反哺不還家,游子未歸膝下。” 孫中山 《言論一致》:“譬如生子雖好,反哺必在二十年之后。”
成語(Idiom):反哺(fǎn bǔ)
發音(Pronunciation):fǎn b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鳥類用嘴巴把食物送到雛鳥嘴里,比喻有能力的人幫助無能力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哺是一個比喻,形容有能力的人在經濟、技術、知識等方面幫助無能力的人。就像鳥類用嘴巴把食物送到雛鳥嘴里一樣,反哺指的是有能力的人傾囊相助,幫助其他人提高能力或改善生活狀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哺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樂于助人,愿意幫助他人提高能力或改善生活。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積極幫助他人,共同進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反哺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故事中,孟子告訴梁惠王,人們應該互相幫助,就像鳥類把食物送到雛鳥嘴里一樣。梁惠王聽后深受啟發,認識到自己應該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反哺”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反”和“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樂于反哺他人,幫助他們提高技能。
2.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互相反哺,共同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反哺”與鳥類把食物送到雛鳥嘴里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有能力的人像鳥類一樣,把食物送到無能力的人嘴里,幫助他們成長和改善生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文化中互助合作的價值觀和傳統。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互助”、“助人為樂”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反哺同學,幫助他們學習。
2. 初中生:老師經常反哺我們,幫助我們提高學習成績。
3. 高中生:大家應該互相反哺,共同進步。
4. 大學生:作為學長,我愿意反哺學弟學妹,幫助他們適應大學生活。
5. 成年人:我希望能夠反哺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