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簽
基本解釋
◎ 書簽 shūqiān
(1) [bookmark]∶為標志閱讀到什么地方而夾在書里的小片兒
用楓葉做的書簽
(2) [a title label pasted on the cover of a Chinese-style thread-bound book]∶書皮上標有書名的紙或絹的條兒
英文翻譯
1.(貼在線裝書封面上的) a title label pasted on the cover of a Chinese-style thread-bound book
詳細解釋
見“ 書籤 ”。
亦作“ 書簽 ”。1.懸于卷軸一端或貼于封面的署有書名的竹、牙片,紙或絹條。 唐 杜甫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詩之二:“筆架霑窗雨,書籤映隙曛。” 清 唐孫華 《筆床》詩:“ 湘 竹離離欲作堆,書籤硯匣自追陪。”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然而第一葉及書簽,卻總得請書家一揮。”
(2).指代書籍。 唐 李商隱 《哭劉司戶》詩之一:“酒甕凝餘桂,書籤冷舊蕓。” 清 黃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華峰放舟城東》詩:“忽聞 華峯 大呼至,排闥傾幾翻書籤。” 黃質 《貴池塢渡湖北埕古松歌》:“書簽畫軸紛披久,涼陰謖謖風生肘。”
(3).夾在書里,作為閱讀進度標記的小薄片。多用紙或賽璐珞等制成。 茅盾 《陀螺》三:“那冊天天被五小姐捧進捧出的 日本 書的美術書簽似乎老是停在原地位,不曾移動半步。”
成語(Idiom):書簽(shū qiān)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q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書簽是指用來標記書籍閱讀進度或特定內容的工具。在引申義中,書簽也可指代對某個事物的關注或記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簽是一種通常為紙制的小片或帶狀物,用于標記書籍的某個特定位置。它的作用是幫助讀者記錄閱讀進度,方便下次繼續閱讀。在引申義中,書簽也可用來指代對某個事物的關注或記憶,類似于“記住”或“銘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書簽主要用于閱讀書籍時,特別是對于長篇小說、教科書或參考書等需要連續閱讀的情況。此外,書簽的引申義也可以用于描述個人對某個事物的重視、關注或記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書簽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人楊炯的《登柳州城樓》詩中。而成語“書簽”則是在清代朱彝尊的《朱子語類》中首次出現,用來比喻記憶深刻或銘記在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書”和“簽”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在書籍上放了一個書簽,方便下次繼續閱讀。
2. 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書簽,我會一直記得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本書上放置了一個標志,用來記住某個特定的頁面或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書籍和閱讀文化,以及古代紙張制作和印刷技術的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在我的故事書上放置書簽,這樣我就可以記住我上次讀到哪里了。
2. 初中生:老師說這個歷史事件很重要,我們要把它當作心中的書簽,記住它的每個細節。
3. 高中生:這本小說給了我很多啟發,我把它當作人生的一本書簽,會一直銘記在心。
4. 大學生:這個理論對我的研究非常關鍵,我把它當作我的學術書簽,會一直關注它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