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族
基本解釋
原指與 堯 舜 部族敵對的四個部落。后亦泛稱敵對的民族或惡人。《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賓于四門,流四兇族, 渾敦 、 窮奇 、 檮杌 、 饕餮 ,投諸四裔,以御螭魅。” 漢 徐干 《中論·智行》:“若非 堯 ,則裔土多兇族,兆民長愁苦矣。”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在 周 之衰,難興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嗣王委其九鼎,兇族據其天邑。”《北齊書·幼主紀論》:“ 武平 在御,彌見淪胥,罕接朝士,不親政事,一日萬機,委諸兇族。”
成語(Idiom):兇族
發音(Pronunciation):xiōng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兇惡的人或勢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兇族是由“兇惡”的意思和“族”合成的,指的是兇惡的人或勢力。該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群兇惡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種強大而危險的勢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兇族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些兇惡的幫派、黑社會組織或者惡勢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它來形容一些兇悍的人或團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兇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在小說中,有一個兇悍的幫派名為“金輪寺”,寺內的人都是兇惡的武功高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后來,人們就把這種兇惡的人或勢力稱為“兇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兇族由兩個漢字組成,形象地描述了兇惡的人或勢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里有一個兇族,他們經常進行勒索和暴力活動。
2. 那個人的眼神兇惡,真像是兇族中的一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兇族”與惡勢力、黑社會等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惡人先告狀”、“兇相畢露”等,以擴展對兇惡行為和惡勢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是一群兇族,整天欺負弱小的同學。
2. 初中生:這個城市里的兇族一直在擾亂社會秩序。
3. 高中生:警方成功打掉了一個兇族,維護了社會的安寧。
4. 大學生:他們的行為如同兇族一般,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