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科頭箕踞
發音(Pronunciation):kē tóu jī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坐姿不端正,懶散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科頭箕踞原指坐在堆積物上,形容人坐姿不端正,懶散的樣子?,F多用來形容人懶散的態度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多用于貶義,形容人的懶散、不拘束的姿態或行為,常用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科頭箕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公子非子之為政也,猶箕子之為樂也。”箕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的樂曲演奏時常常坐在箕(一種盛物的容器)上,因此形成了“箕子之為樂”的說法,后來引申為“箕子樂坐”的意思,表示懶散的坐姿。另一種說法是出自《莊子·列御寇》:“箕踞而吟,宛然如也?!边@里的“箕踞”指的是莊子坐在箕上吟詩,形容他懶散的姿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科頭箕踞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科頭”表示坐在高處,指坐的位置較高;“箕踞”表示坐在箕上,指坐的姿勢懶散不端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只知道科頭箕踞,一事無成。
2. 這個學生上課時總是科頭箕踞,不認真聽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科頭箕踞”與懶散的坐姿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梢韵胂笠粋€人坐在高處的科頭上,姿勢懶散地坐在箕上,表示他懶散不拘束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科頭箕踞”相關的成語,如“科班出身”、“科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3-6歲):小明上課時總是科頭箕踞,老師生氣了。
2. 小學生(7-12歲):他考試前總是科頭箕踞,結果成績不好。
3. 中學生(13-18歲):同學們都很緊張地備戰高考,只有他還在科頭箕踞。
4. 大學生(19-22歲):他在課堂上科頭箕踞,教授批評了他一頓。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工作時要保持專注,不能科頭箕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