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悼
成語(Idiom):憫悼
發音(Pronunciation):mǐn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同情和哀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憫悼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組成的成語,憫指同情、憐憫,悼指哀悼、悲傷。憫悼合在一起,表示同情和哀悼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憫悼常用于描述對遭受不幸或災難的人、事物或情況表示同情和哀悼之情。可以用于表達對逝者的悲痛、對受難者的同情、對不幸事件的惋惜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憫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中。這首詩是為了哀悼殷商時期的貴族蕩氏的滅亡而作的。蕩氏是一個有很高地位的氏族,但因為某些原因,最終遭到了毀滅。這首詩通過詩人對蕩氏的悲痛和哀悼,表達了對蕩氏的同情和懷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憫悼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動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他失去親人的遭遇深感憫悼。
2. 在這個悲傷的時刻,我們都應該表達對逝者的憫悼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憫悼理解為同情和哀悼的結合,記憶時可以聯想到對于遭受不幸的人或事物的同情和哀悼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憫悼意思相關的成語,如悲悼、同情、憐憫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憫悼相對的成語,如冷漠、無動于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同學生病了,我感到很憫悼,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2. 初中生:看到地震災區的報道,我對受災群眾深感憫悼,希望他們能盡快重建家園。
3. 高中生:在紀念日里,我們要對逝去的先烈表示憫悼之情,銘記他們的奉獻和犧牲。
4. 大學生:面對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我們應該保持對受壓迫者的憫悼之心,為他們爭取公正和平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