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
基本解釋
(1).一個意思;同一意義。《荀子·正名》:“辭也者,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朱子語類》卷一一七:“圣賢立言垂教,無非著實。如‘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如‘尊德性而道問學’……等類,皆一意也。”
(2).同心;齊心。《韓非子·存韓》:“昔 秦 、 韓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漢書·翟方進傳》:“君有 孔子 之慮, 孟賁 之勇,朕嘉與君同心一意,庶幾有成。” 南朝 梁 沉約 《秋白纻詞》:“雙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專心致志。 漢 班固 《白虎通·三軍》:“大夫將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鞏 《江都縣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學,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家里再留下兩個中用些家人支應門戶,我不過查查問問,便一意的用起功來。” 沙汀 《記賀龍》六:“ 賀龍 同志并不參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負責同志的詳細問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視察著。”
(4).猶執意,決心。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秦檜主和》:“若一意主和,則和戰常在彼。” 許地山 《命命鳥》:“你瞧我的父親多么固執,他一意要我去當和尚。”
(5).個人意志。 郭沫若 《騎士》:“我恨我不是有槍階級,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殺得一干二凈!”參見“ 一意孤行 ”。
英文翻譯
1.【醫】concentrated thinking
成語(Idiom):一意(yī yì)
發音(Pronunciation):yī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專心致志、一心一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意指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地做某件事情。表示人在做事情時心無旁騖,沒有其他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意常用于描述人專注學習、工作或追求某種目標的狀態。可以用于表達對某人的贊許,也可以用于自我鼓勵和激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具體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學習上一意求索,終于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2. 她一意追求音樂事業,放棄了其他的機會。
3. 這個項目需要我們全體成員一意同心,共同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一意”與專注、全神貫注的意思聯系起來,形象化地想象一個人只有一顆心,全神貫注地專心做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專注、全神貫注相關的成語,如“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一意學習,考一個好成績。
2. 初中生:為了實現我的夢想,我一意追求籃球運動。
3. 高中生:高考就要到了,我一意復習,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我要一意專注于我的研究課題,爭取取得突破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