杌臲
成語(Idiom):杌臲(wù lì)
發音(Pronunciation):wù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或姿態不端正、不正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杌臲一詞源于古代的一種家具,杌指的是一種沒有扶手的椅子,臲指的是椅背的形狀。這種椅子沒有扶手,椅背也不直立,使人坐著時姿態不正。因此,杌臲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或姿態不端正、不正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杌臲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人的品行不端或事物的形象不正。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警示他人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杌臲的故事并不多見。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杌臲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滑稽列傳》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杌臲的人,他的形象和姿態非常不端正,因此被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形容其他人或事物的不端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杌臲是一個形容詞的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杌臲不堪,完全失去了一個公眾人物的風范。
2. 這個產品雖然包裝精美,但質量杌臲,不值得購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杌臲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坐在一把沒有扶手的椅子上,椅背也不直立,姿態非常不端正,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端正相反的成語,如“正大光明”、“端莊”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作業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真是太杌臲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考試中作弊被抓住了,真是太杌臲了!
3. 高中生(16-18歲):他經常逃課,老師對他的行為非常杌臲。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公司的某個高級職位被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得,這是一個杌臲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