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覆
披覆(pī fù)
發音:pī fù
基本含義:披覆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揭露真相,揭開面紗,使事物的本質暴露出來。
詳細解釋:披覆是由“披”和“覆”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披”意為揭開,展示,使暴露出來;“覆”意為覆蓋,遮掩。披覆的意思是將原本隱藏的事實或真相揭開,使其暴露出來,不再被遮掩。
使用場景:披覆這個成語常用于揭露事物真相,揭開面紗的場景。可以用來描述揭發丑聞、曝光不法行為、揭示真相等情況。
故事起源:披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戰國策·魏策四》。故事中,魏國有一個名叫宋獻公的國君,他非常喜歡打獵,每次打獵都會派人事先在山林中放置許多鳥網。獵人們在打獵時,只需要將鳥網披在樹枝上,然后再用鳥餌引誘鳥兒上鉤。這樣,鳥兒就會被捕獲在鳥網之下。后來,人們就用“披覆”來比喻揭露真相,使事物的本質暴露出來。
成語結構:披覆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
1. 這部紀錄片披覆了這個社會的黑暗面。
2. 他的丑行被披覆出來,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記憶技巧:可以將“披”字理解為披風,將“覆”字理解為覆蓋。披覆的意思就像是把遮蓋在事物上的披風揭開,使事物真相暴露出來。
延伸學習:學習披覆這個成語的同時,還可以了解一些相關的成語,如“揭竿而起”、“揭秘”等,進一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披覆了我們班的考試成績,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分數了。
初中生:小明披覆了他的同學作弊的事情,讓老師知道了真相。
高中生:這篇報道披覆了政府的腐敗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大學生:這個紀錄片披覆了某公司不當經營的內幕,讓人們看清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