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怒目而視
發音(Pronunciation):nù mù ér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憤怒的目光盯著對方,表達強烈的不滿和憤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怒目而視是形容一個人因憤怒而瞪大眼睛盯著別人,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情緒。這個成語強調了眼神的力量,通過眼神傳遞出強烈的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怒目而視常用于描述在爭吵、沖突或不滿情況下的眼神交流。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不公正行為或侮辱性言論的強烈不滿,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人之間的激烈對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怒目而視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藝文志》。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楊震的官員,因為他勇敢直言,被人們稱為"怒目楊震"。他的眼神能夠傳達出他內心的強烈情感,因此,怒目而視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怒目而視是由三個詞語組成的,分別是"怒目"、"而"、"視"。其中,“怒目”表示憤怒的眼神,而“而”是一個連接詞,用來連接前后兩個動作,最后的“視”表示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怒目而視,對那個無禮的人進行了痛斥。
2. 當老師看到學生抄襲作業時,他怒目而視,讓學生感到非常羞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怒目而視”與一個憤怒的人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他瞪大眼睛盯著別人,表達強烈的不滿和憤怒情緒。這樣的形象會更容易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怒目而視相關的成語,如“目不轉睛”、“怒發沖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我發現我的玩具被弟弟拆壞時,我怒目而視他。
2. 初中生:當老師發現我們在課堂上交頭接耳時,她怒目而視,讓我們立刻安靜下來。
3. 高中生:當我看到那個欺負弱小的人時,我怒目而視那個欺凌者,告訴他停止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