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節
成語(Idiom):促節
發音(Pronunciation):cù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促進、加快節奏或進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促節是由動詞“促”和名詞“節”組成的成語,意為促進、加快節奏或進程。它用來形容加快事物發展或進展的速度,使其更加迅猛和高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促節常用于描述各種事物的快速發展或進步,可以用于工作、學習、經濟發展等方面。例如,在工作中,我們可以說“他的努力工作促節了項目的進展”,表示他的努力使項目的進展更加迅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促節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成公十三年》。故事中,孔子在魯國時,見到一位農夫在田地里播種麥子,農夫忙碌而不停歇,孔子向他詢問原因,農夫回答說:“麥子長得快,不能慢慢等待,必須促節。”孔子聽后深受啟發,將“促節”作為一種促進事物發展的方法,提倡人們努力工作,加快進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創新思維和高效工作促節了公司的發展。
2. 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促節了生產效率的提升。
3. 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促節了學校的活動進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促節”與“快節奏”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加快事物的節奏或進程。可以通過想象一個快速運動的節拍器,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加快進程或發展相關的成語,如“加速度”、“強力推進”等,加深對促節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促節學習,不能拖拖拉拉。
2. 初中生: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們要積極促節。
3. 高中生:高考即將來臨,我們要努力促節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