釵梳
成語(Idiom):釵梳(chāi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chāi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夫妻分離或離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釵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梳是指梳子。釵梳原本是指婦女的頭飾和梳子,后來引申為夫妻分離或離別的象征。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夫妻間的離別,特別是因為戰亂、工作等原因而分隔兩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釵梳成語常用于描述夫妻間的離別情景,可以用在書信、文章、詩歌等文學作品中,也可以用于日常口語中表達離別的感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釵梳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蔡文姬的美麗女子,她的丈夫被秦國所殺,她被迫與秦國的王子秦昭王分離。在分別的時候,她將自己的頭飾和梳子送給了丈夫,寄托了對丈夫的思念和祝福。后來,人們用“釵梳”來比喻夫妻分離或離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的相聚只是短暫的,如今又到了釵梳的時刻。
2. 他因工作需要長時間出差,與妻子形同釵梳,十分想念家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離別”、“分離”等詞聯系起來,想象夫妻分離時女子將自己的頭飾和梳子送給丈夫的情景,以此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釵梳相關的成語或詩詞,如“釵頭鳳”、“釵環雙擲”等,了解更多關于夫妻分離或離別的文化典故。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因為工作要出差,我和媽媽就變成了釵梳。
2. 初中生:因為戰爭,很多家庭都變成了釵梳,夫妻分離了。
3. 高中生: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父母常常說起他們當年的釵梳經歷,我能感受到他們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