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慝
基本解釋
指農歷每月初一早晨,月亮在東方出現的天文現象。《漢書·五行志下之下》:“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朓者,月行疾在日前,故早見。仄慝者,行遲在日后,當沒而更見。”詳“ 朔 ”。
成語(Idiom):仄慝(zè tè)
發音(Pronunciation):zè t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邪惡、險惡的心思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仄慝是由“仄”和“慝”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仄”表示邪惡、不正之意,“慝”表示心思、行為。合在一起,仄慝形容邪惡險惡的心思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仄慝一詞常用于描述人的心思或行為有惡意、不正當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險惡行為,或者揭露某人的不良企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仄慝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莊子·天運篇》,其中寫到:“天下莫仄於心,莫慝於欲。”意思是說,世界上沒有比人的心思更邪惡的,也沒有比人的欲望更險惡的。這句話后來被引申為“仄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仄慝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心懷仄慝,居心叵測。
2. 這個人平時看起來和善,但實際上內心充滿了仄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仄慝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心中有一個黑暗的仄字,表示邪惡的心思,而慝字則表示這個人的行為也是邪惡的。通過這個聯想,可以幫助記憶仄慝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仄慝相關的成語,如“仄陋”、“仄薄”等,來加深對仄慝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心里充滿了仄慝,經常欺負同學。
2. 初中生:那個人看起來很友好,但實際上心懷仄慝,要小心。
3. 高中生:政治斗爭中充滿了仄慝的手段,不少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4. 大學生:社會上存在著各種仄慝行為,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誘惑和欺騙。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