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蕩
成語(Idiom):倡蕩(chàng dǎng)
發音(Pronunciation):chàng d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倡導和宣揚,推廣和提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倡蕩是一個動詞,用來形容倡導和宣揚某種觀點、理念或行為。倡蕩通常是指積極地推廣和提倡一種思想、行動或價值觀,以期引起他人的共鳴和支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倡蕩常用于描述一些社會、文化或政治方面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倡導環保、倡導平等、倡導和平等等。此外,倡蕩也可以用來形容倡導一種藝術風格、倡導一種生活方式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倡蕩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九年》中。在古代,倡蕩一詞常用于形容為國家或社會的利益而積極提出建議和主張的人。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確,但它的含義和用法在古代就已經存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倡蕩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倡蕩環保理念,號召大家減少使用塑料袋。
2. 這個組織倡蕩和平與友誼,致力于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將“倡蕩”拆分成兩個部分,倡和蕩。倡可以聯想為“唱”,而蕩可以聯想為“蕩漾”。所以,倡蕩可以理解為唱著歌曲,引起了一種蕩漾的效果,也就是積極地倡導和宣揚一種理念或行為。
2. 將倡蕩與其他類似的成語進行對比記憶,如倡導(chàng dǎo)和倡議(chàng yì)。這些成語都有著相似的意思,但稍有不同,通過對比記憶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記憶倡蕩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與倡蕩相關的成語,如倡導、倡議、倡言等,并掌握它們的基本含義和使用場景。
2. 深入了解倡蕩在社會和文化方面的應用,了解倡蕩對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影響。
3. 閱讀相關的新聞和文章,了解當前社會上的倡蕩行為,以及倡蕩對社會的影響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應該倡蕩保護環境的理念,不亂扔垃圾。
2. 初中生(13-15歲):我想倡蕩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鼓勵同學們互相學習和進步。
3. 高中生(16-18歲):我希望能夠倡蕩一種積極的社會觀念,關注社會問題并參與其中。
4. 大學生(19-22歲):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倡蕩創新和創業的精神,為社會做出貢獻。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決定倡蕩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鍛煉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倡蕩”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