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監
成語(Idiom):捐監(juān jiān)
發音(Pronunciation):juān j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主動辭去監察職務,以示廉潔自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捐監是由“捐”和“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捐,指主動辭去;監,指監察職務。捐監意味著官員主動辭去監察職務,以示廉潔自律。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官員在面臨貪污腐敗的誘惑時,能夠堅守原則,不為私利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捐監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官員的廉潔自律行為。可以用來表揚那些在面臨誘惑時堅守原則、不為私利而動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貪污腐敗、不廉潔自律的官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捐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朱權的《明夷待訪錄》一書中。據說,明代時期有一位官員叫李時中,他擔任監察御史(官員監察職務)時,因為不滿當時的朝廷腐敗現象,主動辭去了監察職務。李時中的這種廉潔自律行為被人稱為“捐監”,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不滿朝廷的貪污腐敗,決定捐監,以示對廉潔自律的堅守。
2. 這位官員在面臨巨大的利益誘惑時,選擇了捐監,不為私利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捐監”這個成語與“辭職”、“廉潔自律”這些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可以通過構建一個故事情節,將捐監的含義與一個官員主動辭去監察職務的場景聯系起來,以便更好地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廉潔自律相關的成語,如“守身如玉”、“廉潔奉公”等。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員廉潔自律的故事和歷史背景,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政治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的爸爸是個官員,聽說他捐監了,不為私利而動。
2. 初中生(14歲):我們在歷史課上學到了明代官員李時中的故事,他因為不滿腐敗現象,決定捐監。
3. 高中生(17歲):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官員在面臨利益誘惑時能夠堅守原則,不為私利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