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會
成語(Idiom):逃之夭夭
發(fā)音(Pronunciation):táo zhī yāo y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逃跑得很快,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逃之夭夭是一個用來形容逃跑迅速,沒有留下任何線索的成語。夭夭意為非常快速,逃之意為逃走。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逃跑者瞬間消失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逃之夭夭常用于描述逃犯、脫逃者或者藏匿者逃跑得很快,警方無法追捕到他們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困境中逃離的能力非常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逃之夭夭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之什·逢原》,原文是“逢原之野,逃之夭夭。”這首詩是西周時期的作品,描述了一個人逃離原野時的情景。后來,逃之夭夭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逃跑得很快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逃之夭夭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逃”和“夭”都是動詞,表示逃跑和快速。整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警察追捕之前逃之夭夭,再也沒有被抓到。
2. 這個小偷逃之夭夭,連一絲蛛絲馬跡都沒有留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逃之夭夭”與逃跑迅速、消失無蹤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也可以通過將“逃之夭夭”與其中的“逃”和“夭”這兩個字聯(lián)系起來,夭夭的發(fā)音與迅速的動作相似,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逃跑、逃亡相關的成語,如逃之唯唯、逃之惟恐不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小明看到老師生氣了,趕緊逃之夭夭,躲到教室里。
2. 初中生(14歲):在電影中,主角逃之夭夭,讓警察束手無策。
3. 高中生(17歲):他逃之夭夭,連一絲蛛絲馬跡都沒有留下,警方找不到他的蹤跡。
4. 大學生(21歲):面對困境,我們應該勇敢面對,而不是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