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榻
基本解釋
《后漢書·徐稺傳》載, 陳蕃 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 稺 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稺 不至則灰塵積于榻。后因以“塵榻”為優(yōu)禮賓客、賢士之典。 南朝 梁 沉約 《酬謝宣城朓臥疾》詩:“賓至下塵榻,憂來命緑尊。” 唐 元稹 《鄂州寓館嚴澗宅》詩:“花枝滿院空啼鳥,塵榻無人憶臥龍。” 宋 曾鞏 《送豐稷》詩:“雖知璞玉難強獻,欲掛塵榻空含情。”
成語(Idiom):塵榻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én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床榻上的塵土,比喻長時間不起身或長時間不改變生活狀態(tài)。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指床榻上的塵土。在古代,人們用塵土來比喻長時間不起身或長時間不改變生活狀態(tài)。床榻是人們休息和睡覺的地方,如果長時間不起身,床榻上的塵土就會越來越厚。因此,成語“塵榻”用來形容某人長時間不改變現(xiàn)狀或長時間不積極進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長時間不起身、不進取、不改變現(xiàn)狀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懶散不思進取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塵榻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這個成語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叫韓非的政治家,他有一次去拜訪一個官員,卻發(fā)現(xiàn)那個官員整天都躺在床上,不思進取,不務實事。韓非非常氣憤,于是用塵土來覆蓋官員的床榻,意在提醒他不要沉迷于安逸、懶散的生活,要積極進取。后來,人們就用“塵榻”這個成語來形容長時間不起身、不進取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塵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窩在家里玩手機,真是一副塵榻之態(tài)。
2. 這個年輕人已經(jīng)在同一份工作上待了十年了,真是一副塵榻之態(tài)。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整天躺在床上,床榻上的塵土越來越厚,表示他長時間不起身、不進取。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一蹴而就”、“守株待兔”等。這些成語都是用來形容某人不努力、不積極進取的情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整天只知道玩游戲,真是一副塵榻之態(tài)。
2. 初中生:他整天只顧著追星,沒有時間學習,真是一副塵榻之態(tài)。
3. 高中生:他整天不思進取,連個好大學都考不上,真是一副塵榻之態(tài)。
4. 大學生:他整天只知道玩樂,沒有考慮過未來,真是一副塵榻之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