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琴
成語(Idiom):鄭琴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q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相互配合、合作默契,協同發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鄭琴”源于《韓非子·內儲說左上》。其中,“鄭”指琴的一種弦,琴中的最高音弦,意味著高亢的音調。“鄭琴”比喻人們在合作中相互配合,默契無間,共同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團隊合作、協同工作,以及團結一致、共同進步的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宮廷樂師鄭子夏,他精通琴技,琴音高亢,使人心曠神怡。一次,齊王要鄭子夏彈奏一曲,鄭子夏卻發現琴上的弦松了,無法演奏。于是,他用自己的頭發替代了松弦,繼續彈奏,琴音依然高亢動聽。這個故事象征著鄭子夏的聰明才智和團隊協作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鄭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團隊成員之間的默契配合,就像鄭琴一樣,共同完成了這個項目。
2. 在困難面前,我們要共同努力,像鄭琴一樣,團結一致,共同戰勝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鄭琴”聯想為兩把琴,相互配合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可以通過畫圖或者編寫故事的方式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音樂和樂器的知識,例如古琴的種類、演奏技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同學在體育比賽中鄭琴,取得了好成績。
2. 初中生:只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像鄭琴一樣,共同進步。
3. 高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需要相互配合,像鄭琴一樣,共同完成任務。
4. 大學生:團隊的成功離不開成員之間的默契,我們要像鄭琴一樣,互相支持,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