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草
成語(Idiom):涼草
發(fā)音(Pronunciation):liáng c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亡后的草木枯萎凋零,形容人去世后的景象。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涼草”源于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涼州詞客吟秋思,悲涼勁草萋萋。”其中,“涼草”形容了一種凄涼、寂寞的景象,比喻人離世后的冷落和凋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達(dá)對逝者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可以用在寄托哀思的吊唁詞、悼詞、祭文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涼草”的起源較為模糊,可能與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有關(guān)。這首長詩描繪了楊貴妃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其中提到了“涼草”這個詞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去世后,家鄉(xiāng)的墳頭上長滿了涼草。
2. 每年清明節(jié),他都會去掃墓,為逝去的親人燒紙、拜祭涼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涼草”這個詞語的意象,想象一片凋零的草地,寓意人離世后的凄涼景象。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哀悼、離世相關(guān)的成語,如“殞身滅性”、“吊喪問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去爺爺奶奶的墓地,看到了滿地的涼草。
2. 初中生:她去世后,家里的院子里長滿了涼草,讓人心里很難過。
3. 高中生:清明節(jié),我去祭拜逝去的親人,看到墓地上的涼草,感觸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