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
成語(Idiom):桑林(sāng lín)
發音(Pronunciation):sāng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桑樹叢生的森林,比喻人口眾多,人群擁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桑林是由桑樹組成的森林,桑樹生長茂盛,常常聚集在一起。用來比喻人口眾多,人群擁擠,形容人群密集,熙熙攘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群密集的場景,可以用來形容人多擁擠的地方,或者形容人群熙熙攘攘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有一句描述:“如桑林之盛。”意思是人口眾多,猶如桑林茂盛一樣。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比喻,用來形容人群密集,人口眾多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桑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市中心的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得像個桑林。
2. 這個火車站每天都擠滿了人,人潮像桑林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桑樹茂盛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人群密集的場景,人們像桑樹一樣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繁華熱鬧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等,來擴大對描述人群密集的表達方式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去過一個人特別多的農貿市場,人群像桑林一樣擁擠。
2. 初中生(13-15歲):放學的時候,學校門口總是人山人海,像個桑林一樣熱鬧。
3. 高中生(16-18歲):每年的春節期間,火車站人流量很大,車站像個桑林,人們都在趕回家過年。
4. 大學生(19-22歲):參加大型音樂節的時候,人群聚集在一起,整個場地像桑林一樣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