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爭短論長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g duǎn lùn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爭論時只關注短處而忽略長處,或者片面地看待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爭短論長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在爭論時只看到問題的短處而忽略了長處,或者只看到問題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這種偏見和片面的看法往往會導致誤解和爭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爭短論長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那些只看到問題的缺點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人。它可以用來形容一些人在爭論時只看到別人的錯誤而不關注其它方面,或者只看到問題的一面而不顧其他因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爭短論長這個成語起源于《左傳·哀公十九年》:“爭短長之,不亦病乎?”這句話出自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故事中,魯國的哀公問左丘明:“爭短長之,不亦病乎?”意思是說,爭論問題的長短,只關注問題的缺點而不關注其它方面,是不是很痛苦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爭短論長是由“爭”、“短”、“論”和“長”四個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爭短論長,看不到問題的整體。
2. 不要再爭短論長了,我們應該全面地看待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爭短論長”記憶為“爭論時只關注短處而忽略長處”。可以通過將這個成語與爭論時只看到問題的缺點而不關注其它方面的情況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爭短論長這個成語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密切相關。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強調全面和平衡的思考,不只看問題的一面。學習這個成語可以幫助人們養成客觀和全面的思維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爭論時總是爭短論長,不聽別人的意見。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不要爭短論長,要客觀地看待問題。
3. 高中生:我們在辯論賽中要注意不要爭短論長,要全面地分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