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殮
成語(Idiom):埋殮(mái lián)
發音(Pronunciation):mái l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將死者的尸體入殮,安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埋殮是指將死者的尸體進行處理,包括清洗、防腐、裹尸布等,然后將其安葬在墓地或其他地方。這個成語比喻將某些事物或問題置之不理,不再關注或處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埋殮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個問題或事物被人忽略或擱置,不再關注或處理。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場景以及文學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埋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卷六十七》中的記載,原文為:“埋殮冠帶,葬以玉石。”這句話是形容南朝宋時期的宰相劉裕去世后,他的兒子劉義宣將他的尸體進行了精心的處理,用玉石裝飾并安葬。后來,人們將這個過程稱為“埋殮”,并逐漸引申為將事物置之不理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完全埋殮了,不再關注了。
2. 這個項目已經被埋殮了,沒有人再提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埋殮”這個成語與將死者的尸體進行處理和安葬的意思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圖景。可以想象自己在埋葬一個問題或事物,將其置之不理,不再關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埋葬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安葬”、“入土為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不喜歡的玩具都埋殮在花園里了。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建議都埋殮起來了,沒有人理會。
3. 高中生:他把自己的失敗經歷埋殮在心底,努力追求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