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巧
成語(Idiom):頹巧(tuí qiǎo)
發音(Pronunciation):tuí q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才華橫溢而不得志,形容人才被埋沒或處境窘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頹巧是由“頹”和“巧”兩個詞組成的,其中,“頹”意為衰敗、衰落,“巧”意為才華、技藝。頹巧形容才華橫溢的人卻因某種原因無法施展才華,導致處于困境或被埋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該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有才華但卻未能得到應有的機會或認可的人。可以用來形容被壓抑的藝術家、被埋沒的天才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彌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晉朝時期的一位名叫王彌的才子。王彌才華出眾,但因為時代的變遷和政治動蕩,他無法施展才華,最終過著貧困的生活。后來,人們用“頹巧”來形容像王彌這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頹巧的作家,才華橫溢卻無法出版自己的作品。
2. 這位年輕的畫家因為家境貧寒,一直處于頹巧的狀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頹巧”與“才華被壓抑”進行聯想,想象一個有才華的人被困在一個頹廢的環境中,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埋沒才華”、“黯然失色”等,可以幫助豐富詞匯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我覺得我班上有一個同學是頹巧的,他畫畫特別好但從來不敢展示給大家看。
2. 初中生(14歲):我妹妹是一個頹巧的鋼琴家,她彈得特別好但從來不愿意在公眾面前表演。
3. 高中生(17歲):這位學長是一個頹巧的作家,他的小說寫得特別棒,但一直沒有出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