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嶺
基本解釋
◎ 分水嶺 fēnshuǐlǐng
(1) [watershed]∶將兩個水域分開的山嶺
(2) [divide]∶兩個盆地或流域之間高地分水脊或剖面。亦稱“分水界”
(3) [water parting]∶分開兩條水道或兩個海岸的排水區域的脊線或分界線
(4) [boundary;demarcation line]∶常用來比喻不同事物之間或同一事物不同階段之間的分界
英文翻譯
1.{地} (分水線) watershed; dividing crest; water parting; crest; divide; divide crest [range]
2.(分界) line of demarcation; watershed
詳細解釋
亦稱“ 分水綫 ”。1.河流的分界線。多以山脈為界,故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漾水》:“ 嶓冢 以東,水皆東流; 嶓冢 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勢源流所歸。故俗以 嶓冢 為分水嶺。” 唐 元稹 《分水嶺》詩:“崔嵬分水嶺,高下與云平。上有分流水,東西隨勢傾。”
(2).比喻兩種事物的分界線。 柯靈 《香雪海·歷史老人攤了牌》:“一九四九年是 中國 歷史的分水嶺,它宣告了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肇始。” 朱光潛 《詩論》第十一章:“歷史家分詩的時期,也往往把六朝歸入一個段落。 唐 朝又歸入另外一個段落,好象以為兩段落間有一個很清楚的分水線。”
成語(Idiom):分水嶺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shuǐ l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界限、轉折點或分界線,表示某個事件或情況發生后,出現了不同的情況或結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水嶺一詞來源于山水之間的分水線,是指水流分開的地方。引申為比喻某個事件或情況發生后,出現了不同的情況或結果,標志著新的階段的開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個事件、情況或決策的轉折點,標志著某種變化或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描述了當時齊國發生內亂時,國君決定將國土分割成兩部分,以解決爭端。這個決策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標志著國家的分裂和新的局勢的形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分水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會議是我們工作的分水嶺,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2. 畢業后,他選擇了去外地發展,這是他人生的分水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分水嶺”與山水分開的景象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某個事件或情況發生后的分界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分水嶺”相關的成語,如“分道揚鑣”、“分崩離析”等,以擴充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的考試是我學習的分水嶺,我要更加努力了!
2. 初中生:初中是我人生的一個分水嶺,我要為高中的學習做好準備。
3. 高中生:高考是我人生的分水嶺,決定了我未來的大學生活。
4. 大學生:畢業是我大學生活的分水嶺,我要迎接新的挑戰。
5. 成人:職業轉變是我職業生涯的分水嶺,我要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