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quàn bǎi fěng yī ㄑㄨㄢˋ ㄅㄞˇ ㄈㄥˇ ㄧ勸百諷一(勸百諷一)
《漢書·司馬相如傳贊》:“ 揚雄 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騁 鄭 衛 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 顏師古 注:“奢靡之辭多,而節儉之言少也。”言 相如 之賦雖意在諷諫,但終因奢靡之辭多而掩其意。后以“勸百諷一”指文章意在使人警戒,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梁啟超 《譯印政治小說序》:“寓譎諫於詼諧,發忠愛于馨艷,其移人之深,視莊言危論,往往有過,殆未可以勸百諷一而輕薄之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勸百諷一
成語(Idiom):勸百諷一
發音(Pronunciation):quàn bǎi fěng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批評指責一個人,以警示其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勸百諷一是指通過批評和諷刺一個人的錯誤或缺點,來警示其他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這個成語強調了批評的力量和警示的作用,通過諷刺一個人的錯誤來提醒其他人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勸百諷一常用于教育、社會和政治領域,用來批評和警示那些犯錯誤的人,以防止其他人重蹈覆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提醒別人注意自己的錯誤,以便改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勸百諷一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智者。據說,這位智者在一個村莊里,發現一個人犯了一個錯誤,但其他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的嚴重性。于是,他用諷刺和批評的方式來警示村民,讓他們意識到錯誤的后果。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勸百諷一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勸百諷一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勸(quàn)表示勸告,百(bǎi)表示許多,諷(fěng)表示諷刺,一(yī)表示一個。這個成語的結構簡明扼要,意思明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過勸百諷一的方式,警示了大家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2. 這個成語告訴我們,通過批評和諷刺一個人的錯誤,可以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勸百諷一的記憶技巧可以是聯想法。可以將勸百諷一的四個字分別與具體的場景或形象進行聯想,以加深記憶。例如,將勸聯想為一個人在勸告別人,百聯想為許多人,諷聯想為一個人在諷刺,一聯想為一個人。通過將成語的含義與形象進行聯系,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如果你對勸百諷一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其他成語,了解其起源和用法。同時,你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故事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通過勸百諷一的方式,告訴我們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
2. 初中生:勸百諷一的故事讓我明白了要誠實守信,不要欺騙別人。
3. 高中生:這個成語提醒我要警惕自己的錯誤,不要重蹈覆轍。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互相批評和提醒,勸百諷一,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