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萊
成語(Idiom):寇萊
發音(Pronunciation):kòu l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盜賊或敵人入侵、侵略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寇萊是指外來的敵人或盜賊入侵,侵略他人的行為。這個成語中的“寇”指敵人或盜賊,“萊”指入侵或侵略。形容敵人來犯,給人們帶來困擾和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敵人入侵、侵略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國家被外來勢力侵略的歷史事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楚漢戰爭時,項羽攻破了秦國的都城咸陽,秦朝滅亡后,各地的盜賊和敵人紛紛入侵。這個時候,有一位叫寇萊的盜賊首領,帶領著一群人四處搶劫,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和傷害。后來,人們就用“寇萊”來形容敵人入侵、侵略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寇萊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結束后,人們終于擺脫了寇萊的困擾。
2. 這個地區曾經歷過多次寇萊,但現在已經安定下來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寇萊”這個詞與“恐怖來襲”類似的發音,通過想象敵人或盜賊突然來襲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戰爭、侵略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成語,加深對寇萊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演習,模擬了寇萊的情景。
2. 初中生:歷史書上寫著,古代的中國經歷過很多次寇萊。
3. 高中生:這個城市在二戰期間遭受了嚴重的寇萊,但后來成功抵抗了敵人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