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疾
基本解釋
(1).民眾的疾苦。《漢書·溝洫志》:“可以上繼 禹 功,下除民疾。”
(2).民間疫病。《新唐書·百官志三》:“醫師、醫正、醫工療病,書其全之多少為考課,歲給藥以防民疾。”
成語(Idiom):民疾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民眾的不滿和怨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疾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民”指的是民眾,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疾”表示疾病、不滿或不安。因此,民疾表示民眾的不滿和怨憤,形容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不滿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民疾一詞常用于形容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不滿情緒,可以用來描述廣大民眾對某一社會問題或政策的不滿,以及對社會不公正現象的憤怒。例如,可以用來描述民眾對腐敗現象的不滿、對不公正待遇的抗議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民疾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賈誼傳》中。賈誼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漢書》中提到了“民疾”一詞,用來形容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民眾不滿情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民疾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最近社會上普遍存在著民疾,人們對腐敗現象感到極度不滿。
2. 廣大民眾的民疾終于引起了政府的重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國家的人民都生病了,他們因為政府的不作為而感到非常不滿和憤怒,所以他們發出了民疾的聲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與民疾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民怨沸騰”、“民不聊生”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同學對午餐食堂的飯菜質量很不滿意,他們都感到了民疾。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學生對學校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很不滿,大家都希望能延長開放時間,這是一種民疾。
3. 高中生:很多高中生對高考制度感到很不滿,他們認為這種制度存在著不公平,是一種民疾。
4. 大學生:很多大學生對就業難問題感到非常不滿,他們認為社會上存在著就業歧視,這是一種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