侻順
成語(Idiom):侻順
發音(Pronunciation):tuō sh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行謙和、順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侻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侻”是形容詞,意為謙和、溫順;“順”是動詞,意為順從、聽從。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言行態度謙和、順從,不爭不搶,能夠順應他人的意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性格溫和、待人謙和、順從他人的意愿。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家庭、學校或工作場合中,能夠以和為貴,能夠順應他人的意愿,不爭不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五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國有個官員叫侻庸。他在政務上非常侻順,不爭功名,不爭權勢,而是一心為國家民眾著想。因此,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侻庸”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態度謙和、順從,從而形成了成語“侻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性格侻順,從不與人爭吵。
2. 她待人溫和侻順,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和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侻順”拆分為兩個部分,侻(tuō)音同“脫”,想象一個人脫掉了自己的驕傲和自我,變得謙和、順從。順(shùn)音同“順”,想象一個人順著他人的意愿行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學習更多與侻順相關的成語,如“侻謹”(形容詞,意為謙和而謹慎)和“侻附”(動詞,意為順從而附和)。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侻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侻順的孩子,從不與同學爭吵。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侻順地服從課堂紀律。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的一員,他的侻順為同學們樹立了榜樣。
4. 大學生:他的侻順使他在團隊合作中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5. 成年人:她的侻順使她在工作中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