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
基本解釋
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據《樂府廣題》,現存最早的歌辭為 三國 魏 左延年 所作。自 魏 晉 以迄 唐 ,作此曲者甚多,而以 唐 李頎 、 王昌齡 等所作最為著名。 北周 王褒 的《遠征人》、 南朝 陳 伏知道 的《從軍五更轉》、 唐 李益 的《從軍有苦樂行》等,標目小異,而內容略同,都是由《從軍行》演化而來的。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下:“《從軍行》……皆述軍旅苦辛之詞也?!?/p>
成語(Idiom):從軍行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jū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參軍入伍,從軍服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從軍行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從軍表示參軍入伍,行表示行動或行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參軍服役,表示他離開家鄉,毅然決然地投身到軍隊中去,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志愿參軍,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它可以用來表達對勇敢、忠誠和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也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勇往直前,積極投身到有意義的事業中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從軍行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軍事文化。在古代,參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年輕人為了國家和家族的榮譽而選擇參軍。從軍行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決心從軍的行為,表達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和奉獻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從軍行的結構是由兩個詞組成,使用時可以作為動詞短語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少時就立志從軍行,如今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
2. 在面對國家危難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選擇從軍行,為國家的安寧作出了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從軍行”與勇敢、奉獻精神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年輕人離開家鄉,毅然決然地行走在參軍的道路上,表達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和奉獻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事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中國古代的軍事文化和軍隊的發展歷史。同時,也可以學習與勇敢、奉獻精神等主題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深入理解這些價值觀對人們的影響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了要從軍行,保衛祖國。
2. 初中生:他為了國家的安全,毅然決然地選擇從軍行。
3. 高中生:雖然從軍行有很多困難,但是我愿意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4. 大學生:他從小立志從軍行,如今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