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觜
基本解釋
(1).鳥類的爪和嘴。《新唐書·五行志一》:“水禽山鳥,無不馴狎。中有如人面、緑毛、紺爪觜者,其聲曰‘甘’,人謂之甘蟲。”
(2).指口才。 唐 韓愈 《嘲魯連子》詩:“ 田巴 兀老蒼,憐汝矜爪觜。” 宋 蘇軾 《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詩:“因君寄聲問消息,莫對黃鷂矜爪觜。”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世儒誦《詩》《書》,往往矜爪觜。”
成語(Idiom):爪觜
發音(Pronunciation):zhǎo zu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動物兇惡狠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爪觜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爪”和“觜”兩個字組成。它形容人或動物兇惡狠毒,咬牙切齒,具有攻擊性和惡劣的行為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爪觜通常用于形容人或動物的兇惡和狠毒行為。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惡人、兇狠的動物或者具有惡意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爪觜的成語起源于古代的傳說故事。據說有一只兇猛的野獸,它的爪子鋒利而銳利,嘴巴長著一對鋒利的牙齒。這只野獸兇惡狠毒,經常襲擊人們的家畜和村莊。后來,人們就用“爪觜”來形容兇狠狡詐的人或動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爪觜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毒辣,心狠手辣,真是個爪觜之徒。
2. 這只野獸爪觜兇狠,我們要小心應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爪”和“觜”兩個字形象化,將“爪”想象成鋒利的爪子,將“觜”想象成鋒利的牙齒,這樣可以更容易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成語,如“爪牙”、“觜手”等,來進一步擴展對于兇惡狠毒行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只狗咬人了,它真是個爪觜。
2. 初中生:他對同學說的話真是太傷人了,簡直就是個爪觜。
3. 高中生:這個人心狠手辣,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簡直就是個爪觜之徒。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競爭對手用各種手段打擊我們,真是一群爪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