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口
基本解釋
◎ 斗口 dòukǒu
(1) [quarrel] 斗嘴
老頭兒看他們斗口,便連忙走過來排解
(2) 又說“斗口齒”
詳細解釋
指北斗星的斗柄。《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
亦作“鬭口”。1.吵嘴。 元 柯丹丘 《荊釵記·大逼》:“世間誰是預知人,何須鬭口與我相爭。”《說岳全傳》第三一回:“我也不與你鬭口。你若勝得我手中的槍,我就降你;倘若勝不得我,也須來歸降我主。” 葉圣陶 《義兒》:“你竟敢同我斗口!你此刻就出去,我不要你上我的課!”
(2).以喙相斗。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蟲鬭口者勇也。”
成語(Idiom):斗口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爭吵、爭斗、爭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口是一個由兩個成語組合而成的短語,包括“斗”和“口”。斗指爭斗、爭吵,口指言辭、口舌。斗口形容人們用言辭爭吵、爭斗,意味著爭論激烈,雙方互不相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斗口常用于形容人們爭吵、爭論的場景。可以用來描述兩個人或團體之間的激烈爭議,也可以用來形容爭吵激烈的言辭交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斗口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村社會。在農村,鄰里之間經常因為土地、水源等問題發生爭吵。斗口形容的是農民們用言辭激烈爭斗的場景,后來逐漸演變為描述任何爭論激烈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斗口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斗口了好幾個小時,最后還是沒能達成共識。
2. 這兩個政治家在電視辯論中斗口不休,場面非常激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爭吵”、“爭論”等近義詞進行聯想,將斗口與激烈的爭斗場景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爭吵、爭論相關的成語,如“爾虞我詐”、“爾虞我詐”等,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兩個同學因為誰先坐到座位上而斗口。
2. 初中生:他們兩個隊伍在辯論賽中斗口不休,爭得面紅耳赤。
3. 高中生:政治課上,同學們就社會問題進行斗口,爭論激烈。
4. 大學生:學術界的兩位教授在學術會議上斗口,爭論學術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