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士
成語(Idiom):險士
發音(Pronunciation):xiǎn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勇敢而有膽識的人,能夠在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智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險士是由“險”和“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險”表示危險和困難,“士”表示有才能和品德的人。險士指的是那些能夠在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表現出非凡勇氣和智慧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險士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在關鍵時刻能夠冒險、勇往直前的人。在描述英雄人物、冒險故事或者贊美勇敢的行為時,可以使用險士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魯國大夫子貢因為勇敢而被稱為險士。在一次戰斗中,子貢乘馬沖入敵陣,殺敵無數,最終取得了勝利。因此,他被贊頌為險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險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險”是形容詞,表示危險和困難;“士”是名詞,表示有才能和品德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戰斗中表現出來的勇氣和智慧使他成為了一位真正的險士。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在危險的情況下變成了一位險士的傳奇經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險士”與“勇敢”、“智慧”等詞語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勇氣和智慧相關的成語,如“智勇雙全”、“勇往直前”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游泳比賽中不怕困難,勇敢地跳入水中,真是一位險士。
2. 初中生:在這次考試中,他面對難題毫不退縮,展現出了一名險士的勇氣和智慧。
3. 高中生:他為了幫助那些受欺負的同學,不顧個人安危,勇敢地站出來,成為了一名險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