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書
成語(Idiom):訟書 (sòng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sòng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訴訟時所用的書面文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訟書是指在訴訟過程中所用的書面文件,包括起訴狀、答辯狀、證據材料等。訟書是訴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表達訴訟當事人的主張、請求、證據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訟書常常出現在法庭、仲裁機構等訴訟場合。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遇到訴訟糾紛,需要向法庭提起訴訟或進行答辯時,也需要準備相應的訟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訟書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公將伐齊,駕訟書而問于孔子曰:‘吾欲伐齊,何如?’孔子對曰:‘求之子,而舍諸公室,由之子,則必獲之。’”這段故事中,公將要對齊國發動戰爭,他希望得到孔子的支持和建議,因此駕駛著一輛裝有訟書的車輛去拜訪孔子。這個故事使得“訟書”一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以“訟書”作為主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準備了一份詳細的訟書,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2. 律師正在起草一份訟書,準備提起訴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訟書”想象成一本厚厚的書,上面寫滿了法律條文和證據,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了解訴訟程序和法庭規則,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訟書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法庭上見過許多訟書,它們都是很重要的證據。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寫訟書,讓我們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
3. 高中生:在模擬法庭比賽中,我們需要準備一份完整的訟書來支持我們的觀點。
4. 大學生:我在法學課上學到了如何撰寫精確而有力的訟書,這對我以后的法律職業發展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