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不帑
成語(Idiom):罪人不帑
發音(Pronunciation):zuì rén bù t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了罪的人不能逃避責任,不能逃脫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罪人不帑這個成語源自《周易·系辭上》:“人而不帑,其猶正也。”其中,“帑”指的是古代的財物、財富,而“罪人不帑”則是指犯了罪的人必須承擔責任,不能逃避懲罰。這句話意味著,一個犯了罪的人就像失去了財富一樣,必須承擔罪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犯罪者無法逃避法律的制裁,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不要犯罪或者警示他人不要逃避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罪人不帑的具體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古代社會的法律制度密切相關。在古代,犯罪者一旦被抓獲,就會被判刑或者罰款,失去財富。因此,這個成語的意義也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罪人不帑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疊字組成。其中,“罪人”表示犯罪的人,“不帑”表示不能逃避懲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了那么多罪,怎么能指望罪人不帑呢?
2. 法律是公正的,罪人不帑是必然的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罪人不帑”與犯罪和懲罰的概念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犯罪者被抓住后,他的財富被沒收,他無法逃避懲罰的場景,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法律相關的知識,了解古代和現代法律制度的差異,以及犯罪與懲罰的相關規定。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偷了同學的鉛筆盒,但是他很快被老師發現了,罪人不帑,他被罰站了一節課。
2. 初中生:小紅在考試中作弊被抓,她現在后悔莫及,罪人不帑,她將面臨嚴重的處罰。
3. 高中生:社會上有一些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取財富,但是他們應該清楚罪人不帑,遲早會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