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諒
基本解釋
(1).不相信。《詩·鄘風·柏舟》:“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毛 傳:“諒,信也?!薄?a href="/r_ci_975f449a7929f8e9edebc491ce0aa3ef/" target="_blank">楚辭·離騷》:“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妬而折之?!?汪瑗 集解:“不諒謂不信己瓊佩之美也?!?br>(2).不信實,不誠實。 漢 張衡 《東京賦》:“守位以仁,不恃隘害,茍民志之不諒兮,何云巖險與襟帶。”
(3).謂不拘于小信?!?a href="/r_ci_fc95f725af8b570ef9ec280bfb8fcbf8/" target="_blank">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貞而不諒?!?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貞而不諒,通而能固?!?br>(4).不體諒。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于去惡》:“兄誠不諒我之深矣。欲不言,則此心無以自剖,驟言之,又恐驚為怪異。奈何?”
成語(Idiom):不諒(bù l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bù l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容忍,不予理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諒是一個由“不”和“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思是不容忍,不予理會。它常用來形容對別人的過錯或不好的行為不予原諒或不予理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諒常用于貶義,表示對別人的錯誤或傷害不予原諒。它可以用來批評別人的不道德行為或不負責任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對別人的冷漠或無視。例如,在工作場合上,如果某人不負責任地推卸責任,可以說他對工作的態度不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諒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僖公十二年》。故事中,齊國有一位叫管仲的賢臣,他曾經被大臣們誣陷,被逐出了齊國。管仲離開齊國后,流浪到了魯國。魯國的國君季孫問管仲為何被逐出齊國,管仲回答說:“吾不諒?!币馑际撬辉敢馊ビ嬢^和追究別人對他的冤屈。這個故事成為了“不諒”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諒的結構是“形容詞+動詞”,形容詞是“不”,動詞是“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過錯毫不諒。
2. 她對他的冷漠讓他感到很不諒。
3. 老板對員工的努力毫不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不理睬”或“不原諒”這些詞語進行聯想來記憶不諒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不諒相關的成語,如“不可理喻”、“不屑一顧”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我的道歉不諒,我不想和他玩了。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請求不諒,我們覺得很失望。
3. 高中生:他對我們的團隊項目毫不諒,我們決定不再與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