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典
成語(Idiom):銘典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銘刻的典籍,指經典、名著等被廣泛傳頌和銘記的書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銘典是由“銘刻”和“典籍”兩個詞組成的。銘刻是指將文字或圖案刻在器物或碑石上,作為紀念或警示;典籍指的是保存有重要文化、學術或藝術價值的書籍。因此,銘典指的是那些被廣泛傳頌和銘記的經典、名著等書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銘典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那些有著深遠影響、被廣泛傳頌的書籍。它可以用來贊美一部文學作品的卓越價值,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學識淵博和見解獨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銘典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朱權的《石渠寶笈》中。這部書是一部收錄了許多古代文獻和典籍的巨著,因此被稱為銘典。后來,人們將銘典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有著重要價值和影響的書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銘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部小說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銘典。
2. 他的著作是當代文學的銘典,為后人樹立了楷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銘典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本書被刻在石頭上,形成了銘刻的典籍,成為了銘典。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文化和經典著作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和歷史,了解更多的經典著作和文化傳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紅樓夢》是中國文學的銘典。
2. 初中生:這本書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的銘典。
3. 高中生:這位作家的作品堪稱當代文學的銘典。
4. 大學生:這本書是我在大學學習中的銘典,對我的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